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法律法条 促进两国人民的贸易发展是我们国门法庭的职责
促进两国人民的贸易发展是我们国门法庭的职责
发布时间:2023/9/25 15:49:34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100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线,在这条边境线上,广西8个边境市、县(区)与越南4个省17个县毗邻,境内103个乡镇240多万群众在边境上生活。如何解决他们在边境贸易纠纷、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的问题,关系到广西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广西法院发挥13个边境法庭的自身优势,拓展司法服务,通过巡回办案、设立办案点等便民工作站,积极打造“国境线上的移动法庭”,实现了小法庭大服务,取得化解纠纷促和谐的可喜成绩。
创建工作新模式 服务边贸新发展
“非常感谢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的法官们,没有他们,我的钱就要不回来了。”
在东兴市人民法院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从事边境贸易的越南籍男子黄德胜正在与该庭庭长胡家铭办理相关追款手续。胡家铭告诉记者,2018年6月19日,黄德胜原本通过网银分别转账5万元和30万元给两个中国客户,汇款后才发现因操作不慎,误将两笔款项转给其他中国客户,因此他来到法庭请求法官予以解决。
法庭受理该案后,胡家铭带领审判团队立即到银行查询到对方的账号、联系方式,通过电话联系当事人,释明涉案金额为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其中一名当事人直接返还了5万元,而另一名当事人则表示拒绝。事后,黄德胜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2018年12月27日,该案一审开庭,虽然被告未到庭,但电话告知准备退款。
“服务中越边民经商,解决他们在贸易当中的纠纷,促进两国人民的贸易发展是我们国门法庭的职责。”胡家铭说。
据了解,目前,中越边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法庭基本上都是通过调解的形式来解决。通过调解,双方都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有利于边民快速解决纠纷。
这些边境上的法庭,通过不断延伸服务功能,开创“2+3”调解新模式,探索“诚信账户”奖惩新机制,利用“双语调解”无阻碍沟通等方式,共同处理纠纷,让涉案金额及时回到当事人手中,为中越边贸发展和边境和谐稳定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
强化服务民生意识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1958年5月,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那良人民法庭成立,是广西法院在边境线上最早设立的法庭之一,法庭辖区案件多为婚姻家庭、相邻关系、人身损害赔偿、民间借贷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类纠纷。
“我们依法、稳妥地审理好每一个案件,尽量避免矛盾纠纷的激化,促成边民和解,维护边境稳定。”那良法庭庭长何祥文向记者介绍说。
多年来,“五坚持二打造”工作模式是那良法庭开展工作的宗旨。即“坚持法官下访、坚持巡回审判、坚持四级联调、坚持法治教育、坚持司法建议”以及“精心打造法庭边境调解联络站”“精心打造无讼边境、无讼村屯”。2015年至2018年10月,该庭共受理案件578件,审结560件,结案率达,有效化解了大量的边民矛盾纠纷。
“法庭的法官很尽职,多次到家中做调解工作,最终使我们达成和解。”防城区那良镇村民李冠明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11月26日,李冠明与妻子阮氏(越南籍)驾驶两轮摩托车与被告张日花无证驾驶的两轮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阮氏、张日花受伤及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经交警现场勘验处理,张日花负主要责任。事后,李冠明向张日花提出赔偿医药费等万余元未果,遂诉至法院。经过法官多次到双方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并达成赔偿协议,由被告张日花一次性赔偿医药费等各项损失万元,案件得以顺利解决。
由于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1月,那良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是广西法院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基层法庭。
据了解,边境法庭通过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创立“诉前保全促调解、立案审查促调解、庭前受邀促调解、因案制宜促调解”工作机制,使诉前调解成为快速解决纷争的绿色通道,呈现出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下降、信访案件数量减少、诉讼成本节约、矛盾纠纷化解迅速的特点。